碎時光之落葉歸根 — 第 1 章 跌在夕陽裏的少女

母親在父親病故後的第二個冬天,還是極冷的季節便撒手人寰,終究是沒能撐到所謂的草長莺飛,多少都有些可惜,好在如今那一闕小墳到底是被盛春的野草點綴的生機無限。母親是喜歡綠色的,尤其是芳草,雖是不起眼的,但卻是極富有生命力的。好似母親一生的際遇,即使無人問津,也從不自暴自棄。

母親被喚作琳琅,自幼罹患疾病,身子骨确實是極差的,左右都是毛病,雖都算不得什麽大病,可也是夠折騰人的。何況當年還是一名女嬰,在重男輕女的思想盛行的農村裏,更是不得親人疼惜呵護。大概也就是滿月時,琳琅父母簡單的添了兩個菜,那都是給自個兒吃的,親朋好友倒是一個都沒有叫上。不出許久,琳琅母親便又有了身孕,商讨之下,決計是要丢了年幼的琳琅。琳琅沒有享受過太多的溫暖,就被狠心的遺棄在了兩座小山外的野路子上,還真是難為琳琅的父母願意爬那些路。那個時候的琳琅,生命之中存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女子,一個是生育她的女子,一個是養育她的女子,而她知道,自己更傾向于後者。

琳琅被遺棄的時候只裹着一件略顯單薄的小棉襖,恰巧也是在冬天,氣溫卻不像死去那時的冷,也好在野路子旁側樹木是比較多的,吹不着什麽風,一時半會兒還凍不死人。想來那時候的琳琅是會很無助也很憂傷吧,如此幼小,只能夠屈服于周圍的環境,對于一切都顯得無能為力,而就算哭破了嗓子,到年長也是記不得那些了,大概這就是人骨子裏所具有的健忘的品性吧,看來也不全然都是壞的。但是她不該忘了,那種冷到蜷縮與哆嗦的感覺,那是寒冷,心比天寒。

琳琅的養母劉氏身體一直欠佳,家境也是相當的清貧,丈夫葛氏早年在廠子裏工作不慎将腿給折了,一直走不太穩妥,重活自然也是不能夠多做的。沒有固定的收入也沒有可以謀生的伎倆對于他們而言就意味着日後需要啃食老本錢,而原本就沒有多少積蓄的他們,根本就經不起多這樣一個患病的孩子的折騰。

有沒有能力其實又是另外的一回事,對于琳琅而言,能夠被撫養到十五六歲簡直就是天賜的好運與福氣。的确,劉氏太愛她了,甚至勝過于愛自己,對她來說,能夠撿到琳琅,更是上蒼的恩賞,她太過興奮,也太過滿足。其實,劉氏與葛氏是有過一個男嬰的,在此之前也有過身孕,只是身體太虛,又不得已需要幹些重活,都流産了。那個男嬰算是他們老年得子,卻在四歲那年得了怪病,不治身亡。而那之後,劉氏因為習慣性流産便再也沒有生過孩子。

鄰裏也都知道,葛氏那麽一家子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本來也省,更是從來不會與鄰裏分享些什麽,自個兒也只能從他們那裏出去些東西,進不來什麽好處,也就不太愛與他們來往。漸漸,生活變得死氣沉沉,兩口子也經常鬧些或大或小的矛盾,無非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就能夠吵起來,像滾雪球一樣,難以想象最後這兩個人的戰争是以怎樣的形式結束的。

琳琅從小也是沒有少吃苦,養父母身子不好也就罷了,自己的身子也是都不見好,是幹不得些粗重的活的,可是窮人家的孩子哪能顧得了這麽許多,要吃飯就得花錢,那麽多開銷就得靠人去掙。吃閑飯的總是不招人疼的,琳琅是懂得這樣的道理的,何況她的耳朵裏也是聽不得太多關于自己的身世的話,什麽“要不是我們倆,怕是你還能活到現在”、“你也不想想是誰把你拉扯大,這麽大的姑娘不好好幹活,渾身都是毛病,養了幹什麽去”、“要真真是想要享福如何不回你生母那裏去,這裏可不是什麽救濟站、慈善機構,沒有閑錢養閑人”……

琳琅心裏是苦着的,身體上疼痛些倒也不是什麽壞事,畢竟如此一來也就顧不得什麽心靈上的傷痛了。她很是嬌弱,卻從來不哭的,絕強的很。她常常告訴自己,要堅強,要勇敢,不管是怎樣的境況都要好生活下去,她不應該總能被上蒼遺棄忘懷,她要撐到被上帝記起的那一刻。她常是羨慕着身邊同齡的孩子們,能夠有新衣裳,甚至有漂亮的發卡之類稀罕的玩意,看着也叫人歡心。

琳琅從來不向葛氏要寫什麽,要給便給,不給也就是沒有的意思,她張不了那口。她想去上學,常常幹完活去教室外趴着牆聽課,多少嫉妒像極了浪潮,一遍一遍湧上來,要把自個兒吞沒了。她想去村子外的集市去看看,看看人來人往于鬧市,看看新奇的東西,哪怕什麽都不買也是好的。她想去放風筝,可是她連做風筝的線和布都不夠。她從來不開口要寫什麽,她沉寂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像是夕陽一樣,餘晖正旺,而自己一無所有。

她時常就是在夕陽柔和的光裏跳舞,扭動着纏病的身軀,甚是招人憐惜。在旁人看來,她是頑強的生命力、多餘的存在,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大多數時候她是真正陷在夕陽裏的人,她站不起身子,她太虛弱太無力,她這樣的女子也就只敢也只能和夕陽為伍了罷。但是,她從來不覺着自己是多餘的,她的存在,恰到好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