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入夏,東都的夜晚依舊帶着幾絲涼。天空有些陰沈,偶爾才能看到略微發紅的殘月。
有些荒涼的院子裏雜草叢生,院中唯一的一棵梨樹已經長滿了枝葉,上面挂着幾顆稀稀拉拉的青果。偶爾有風吹過,發出沙沙的聲響。
樹下,身着紫衣的年輕男子靜靜地坐着,阖着雙眼,仿佛已經睡着了。
“主上。”黑衣男子忽然落在他身前不遠處。
“有消息了?”男子的聲音微微沙啞。
“是,只是消息的真假尚未可知。”
“說吧。”
“朗鳴傳來消息,郡主被紅發紅眸的男子帶走。”
“她現在在哪?”
“西沈傳來消息,郡主到過西沈,如今下落不明。”
“從西沈來的消息有異?”
“正是。”
“說來聽聽。”
“西沈的隐衛共有二十三名,共來信四封,可三封信內容各有不同。
第一封郡主正在西沈赤城,第二封到過西沈如今不知所蹤,第三封郡主已經回到朗鳴,第四封……”
“如何?”
“郡主病危。”
紫衣男子睜開眼,目光深邃帶着濃濃的黑,卸去了之前的平和,仿佛一瞬間這院中的溫度驟降。
栖緋病危,這消息仿佛在剎那撼動了他的靈魂,讓他的心被重重地擊中。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盡量讓自己平靜下來,可是沒有用,腦中一直閃過斷斷續續的畫面,讓心不時地痙攣。他把右手的東西放在胸口,片刻之後,他終于壓抑下那股無法壓抑的憤怒和痛苦。
戰恒站在一旁,沒有回避,近來他已經看到過太多次這樣的場景。強大的從未被擊倒過的男子一次又一次地露出瘋狂和脆弱的神情。
良久之後他才再次開口:“主上,那些信怕是有人動了手腳。”
軒轅皓緊緊地握着那塊胸口的石頭:“掩人耳目?月冉?軒轅剎?恐怕兩者都有吧。傳令下去,召集所有暗衛,兵分三路,前往南都,楚城,赤城,派夏郡的駐軍,去羅剎城,剿滅殘黨。”
“主上,那您……”他想勸勸還是住了口。
“西沈的戰況如何?”
“這段時日沙暴不斷,不能行進,只能駐守西沈流城。”
“明日出發,朕要去西沈,禦駕親征,攻打赤城。”
“皇上,此羅剎城被月冉所滅後,殘黨有些已經混入了東都,時出征,恐怕……”
“東都的老臣太多了。”
戰恒微楞,他單膝跪地:“遵旨,屬下這就去安排。”
等院中只剩下他一人,一種不應屬于強勢男子的哀傷在他周身蔓延。
最近的夢越來越多了,前世的,今生的。方才,他又看到了。栖緋正流着血,看着自己說着什麽……到底是什麽?為什麽每次他都聽不到呢?想要去把她抱在懷裏,卻被牢牢地固定在原地,邁不出那一步。
今生的羁絆,前世的愛恨,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夢,為什麽每一次每一次,他最想要抓住的那一個人,卻都是在他醒悟的那一刻離去?
他站起身,婆娑身旁粗糙的樹幹。栖緋一直在這裏等,等了那麽多年,而他,只是坐在這裏等待了數天就覺得仿佛度過了一生。
他不能等了,不管面前有什麽阻礙,這一次他絕對不會放手!就算是逆天而行,也絕對不放!
南都的宮殿毀了大半,就連朝堂也被波及,暫時的議事堂設在太子府旁邊一處祭殿。
此次瘟疫之後,朗鳴元氣大傷,又逢南都內亂,太子重傷,群龍無首,五王爺梵嘯暫為攝政王。
讓衆人沒有以外的是,原本從不幹政的五王爺,竟對國事全不陌生,只是幾日,就讓那些蠢蠢欲動的老頭子們再不敢做什麽手腳。
“那今日之事就到此為止,各位請回吧。”梵嘯坐在上位,将今日的國事議完:“太子前日已經醒來,過幾日便會回來主持大局,禮部應當早作準備,做好太子的登基事宜。”
“是,王爺。”
衆人正要退出,就聽殿外有人喧嘩。
“梵嘯!”有人一腳踹開議事堂的門沖了進來。滿堂的大臣都被這忽然闖進來的年輕男子吓了一跳。
只見文弱書生般的男人怒氣沖沖地走進來,一個閃身,已經到了梵嘯面前。
“邵峰,你來幹什麽?”梵嘯皺了皺眉,挑眉示意暗衛。
“梵嘯,丢我一個人對付那幾個神經病,你他……”幾名黑衣人及時捂住了他的嘴,把即将到嘴邊的粗話堵了回去,轉眼的功夫已經将人拖到了一旁的耳室。
“啊!”旁邊傳來慘叫聲。
“各位請回吧。”
大臣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吓了一跳,怎麽就忽然蹦出了幾個高手,這要是萬一自己做錯了什麽,會不會像剛剛那男子一般……
聽那慘叫,原本看起來最無害什麽都不管的五王爺,還真是深藏不露,心狠手毒,難道他豢養了一幫殺手?想着都抹了抹頭上的冷汗,紛紛告退。
“邵峰,你來幹什麽。”示意暗衛放手。
“你還有臉說。”邵峰擄起袖子,拉下衣領讓他看自己身上的傷痕:“你讓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醫者去擋他們四個孔武有力的大男人!你還有沒有人性?”
梵嘯坐在他對面假裝沒聽到。
“你說,你說,憑什麽讓我一個人去擋住他們不讓他們亂跑?”
“他們都是傷員,再說他們的身份別人也擋不住。”所以他才避而不見的。
“你明知道我也打不過他們還讓我一個人硬抗!”
挖了挖耳朵假裝沒聽到。
“你的相好到底什麽時候才能找到,再找不着你先要給我收屍了!”
“我會好好安葬你的。”
“你!”
旁邊的侍女都在忍着笑。
“栖緋有下落了。”
“你說什麽?”邵峰蹭地竄到梵嘯面前:“你既然知道了,他們就不可能不知道,那你還讓我去擋他們?你這個混蛋小子,陷害我!”
“因為那個人一定會來朗鳴,找神醫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