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們和離吧! — 第 311 章 保不住了

第311章 保不住了

當時說來諷刺,公主?

一個從皇陵回宮,一路被皇宮內親友追殺的公主。

細想當初,皇城內的步步危機,明槍暗箭的生活,至今騰刀記憶猶新。

寧玉鳶從不會問騰刀的來處,所有人都說寧玉鳶是一個聰明人,但或許只有親眼看着寧玉鳶長大的騰刀才知道,她的聰明,是多年的小心翼翼換來的。

準備回來的時候,騰刀早已經準備了不少理由,可這丫頭只是一副淡然的樣子問了一次,只一次,好像那個原因就已經不再重要。

離開的這些年,寧玉鳶的确變的更沉穩了不少,但骨子裏的寧玉鳶,許從來沒變過。

寧玉鳶被關的那幾日,兵馬橫縱市井早已是常見的景象。

百姓只要聽到馬蹄,不想惹禍上身的人都會主動讓開。自然也有聰明的,覺得如今寧國皇城內,似乎會有動蕩,所以早早的準備好了所有的家當,帶着全家老少一路北上。

只是這一連幾日的時間,依舊沒人知道這群人馬是用來做什麽的。按說該是高官之間的鬥争,但奇怪的是,事出後竟也沒有聽說誰受連之類的事情出現。

皇上一人坐在高闕臺之上,感受着陣陣東風,不緊不慢的品茶研究面前的棋盤。不久李公公便上前道了一句;“陛下,晉王爺已經候着了。”

寧齊沒立刻回答,擡頭便見到不遠處一個穿着晨袍之人,正看着自己。那一刻寧齊的笑容立刻浮上來了,他看着遠處的人,對身邊人吩咐了一句:“讓他來吧。”

說完,他摸了摸自己鼻息下的胡子,放下了手中杯盞又伸了一個懶腰的功夫,人已經在自己身邊了。

“晉王快起,坐。”寧齊喊着,手已經伸向自己對面的座位上了。

晉王爺未多言,只是坐在了寧齊對面,觀摩棋盤,似乎也只是剛剛開始。只是這白棋下的漏洞百出,讓人不由想要深思啊。

“晉王可有看出什麽?”寧齊見對方也看了許久,便主動問了一句。

雲天擡頭,便見寧齊眼神正在自己身上,那一瞬倒是險些吓到他了。

“這白棋…”

“這白棋狡猾,處處讓人覺得有可乘之機,但卻又将局拖了小半,如今看上去漏洞百出,卻讓黑棋不知該從哪個洞開始出擊了啊。”寧齊打斷了對方的話,言語中盡顯惆悵。

滑落時,只見那晉王手指偏左中的一個空地。那一瞬,寧齊如恍然大悟,立刻将黑棋補了上去,一瞬間,白棋所有的漏洞,不再是對黑棋的蠱惑,而成了自己的亡羊補牢,補之晚矣的局面。

他松了一口氣,答道:“朕有同意。”

後來兩人都沒在多言,寧齊自顧自的繼續下這棋,而晉王則是看着他面前的這位陛下。

許久才問了一句:“陛下的白旗,指的可是玉公主?”

一句話落下,陛下手中的動作也頓住了。他許久沒說話,只是帶着幾分如惡狼一般在審視的眼神看了晉王許久,才笑着講道:“這麽明顯嗎?”

“城中的兵馬也是為玉公主準備的嗎?”雖然寧齊沒有将話說清楚,但是顯然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這樣問着,只見皇上提了一口氣,站起身子後,便将手中的一把棋子全部放了回去。

“寧玉鳶是抓住了,但她那群狐朋狗友始終沒有落網,朕…不安心啊。”

似乎正如面前所見的白棋,剛出招便是已自己做誘餌,想要釣上大魚。可偏偏就是讓人難以心安的将其處理,如今陛下所能做的便是放下黑棋。但貌似那群人,還真沒有那麽容易的被找到。

“臣今日也帶隊開始挨家挨戶的搜。”晉王立刻複議了一聲。

皇上看了過去,良久後才說了一句:“不至于,如今寧玉鳶已經落網,她日将她壓去落首臺,朕不信朕不能一網打盡。”說完,他将手中僅剩下的一枚黑子直接落在了第二個地方。

黑子贏。

晉王總覺得陛下言中似乎多有相掩,但說實話多的他暫時還想不到,所以便也不去多想,沉下一口氣後,晉王臉上多了幾分的笑意。

“晉王覺得朕的棋藝如何?”寧齊問道。

“高!”晉王挑着大拇指講道。

那一日兩人相談甚歡,衆人皆知,如此便也不會有多大的動蕩。畢竟朝堂之上,在文臣中,陛下需仰仗的還是晉王,所以若想寧國不生變故,他也只能對晉王示好。

但事情就發生在第二日朝會之上,衆臣所要報的事情皆已上報,但皇上卻沒有退朝之意。

正當晉王帶頭想詢問些什麽的時候,忽然皇上從臺上扔下了一本奏折。

“只是什麽意思,誰能來同朕講講?”寧齊問着。

一瞬百官盡不敢聲張,離着那奏本近的,也是許久才将地上的本子撿了起來。看到本子裏面的內容後,他臉上瞬間生了驚色。眼神不自主的便看向了後面,一臉難言的樣子,将本子讓百官遞到了後面。

百官看到上面被指控的對象,皆悄悄談論了起來。

只有晉王沒看過,他不知那些人在議論着一些什麽,可側頭看向那個撿起奏本的人時,竟發現人多看了自己一眼。那一眼讓晉王有些疑惑,不等轉頭看向本子傳到哪裏的時候。

身後忽然有一個人噗通的一聲倒地了,他連連喊道:“冤枉啊陛下,冤枉啊!”

是禮部侍郎的聲音,晉王的面容頓時間多了幾分的小心翼翼,這是自己的人,跪在地上能喊冤枉,便只能說明,那奏本中的東西,幾乎能要了對方的命。

于此,這戶部的棋子是保不住了。

晉王爺當時正這麽想着,身後人又喊道:“臣縱有幾百個膽子,不敢私交外邦啊!”

這是皇上的逆鱗,私通外邦,說小了是在代表兩國聯絡感情,說大了便是有謀反之意。寧國建朝多年,不是沒有這種吃裏扒外的人,只是從未被這種小事搞垮過而已。

其中關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