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為亂世謀 — 第 71 章 丹心明月照大秦

項羽知道章邯的軍隊在巨鹿,他帶着楚軍渡過大江,等到了對岸他讓所有人把船毀壞,在行軍路上把鍋和竈打破,他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帶着将士們攻破巨鹿,章邯拼死抵抗,項羽就駐紮在巨鹿陪他耗時間。

章邯沒有辦法,他只好讓人冒死給趙高送信,請求他派兵支援,可趙高卻閉門不出,送信的人只能悻悻而歸。

章邯不甘心,他為秦國做了那麽多,最後要被圍殺都沒人願意來支援,他笑自己的無能,笑這暴秦的荒誕。

在經過了一夜的思索,他派人和項羽講和。

項羽咬牙切齒的說:“講和?讓他提頭來見!”

範增附在他耳邊說:“老朽覺得現在我們糧草很少了,不如就将就講和。”

項羽鐵青着臉權衡利弊,如果照這樣消耗下去,将士們一定會餓死,項羽:“我願意講和,讓章邯一步三磕頭的到我面前,否則我就攻進去為我叔父報仇!”

講和的人灰溜溜的回去了,章邯聽到項羽提的這個條件他憤怒的把所有人趕了出去,可是他最後還是選擇妥協,第二天他帶着二十萬大軍前去投降。

項羽看着章邯一步三磕頭的模樣,心中報複的快感得到滿足,章邯跪在項羽面前一邊哭一邊說出趙高和胡亥的不是人。

項羽:“暴秦無良,我遲早帶你們踏平鹹陽。”

章邯磕頭感謝項羽,項羽說:“先別急着謝我,我不殺你是有條件的,那天夜襲我叔父的人全部都要坑殺!”

範增:“不可!”

章邯:“不可!”

範增:“他們現在是降軍,不能殺。”

章邯:“我們已經願意投降了。”

突然秦軍中有人站起來大喊:“楚賊!你當自己是誰,可以決定我們生死!我今天就誓死不降!章邯當我們看錯你了,你這個秦奸!”

于是有血性的人都站了起來,項羽豪邁的大笑:“哈哈哈,把這些站起來的人全部給我坑殺了!”

一道命令下去,秦軍幾千人就這樣被坑殺,章邯心痛的看着死去的将士,可他已經是項羽的手下敗将了,無權選擇生死。

此後,項羽不計前嫌,收章邯為自己的部下,為自己效犬馬之勞。

張良這邊,項羽一走,他就變成主持大局的人,劉邦雖然是将軍,可是慧眼識人,經常有意無意的拉攏他。

張良看着劉邦慢慢的嶄露頭角,他雖然是市井混混,但是在與人打交道和調兵遣将卻有過人的天賦,他身邊的蕭何,曹參、樊哙、夏侯嬰、周勃等都是有勇氣有謀略的人。

因為劉邦待人寬厚,張良也願意把自己的計策分享給他,沒想到他采用了張良的計策,把城池全部攻打下來。

張良開始慢慢欣賞劉邦這個人,比起項羽,劉邦更适合當領導者,不過他也只是這樣想想,現在楚韓聯軍,他要擁戴自然是韓成。

可張良怎麽也沒想到,項羽大戰告捷,收到的卻是韓成的死訊。他問了很多人,可卻沒人說韓成是怎麽死的,他大吼:“他好歹是韓王!怎麽會死得不明不白!”

他的罵聲正好被班師回朝的項羽聽見了。

項羽:“他是我殺的,怎麽樣!”

張良狠狠的揪住項羽的衣領說:“你殺的!開什麽玩笑!他可是韓王!是兮月的親弟弟!”

項羽聽到張良提起兮月公主就不爽,他掃開張良的手說:“韓成半路當了逃兵,我一怒之下失手不小心殺了他!我比任何人都遺憾!兮月一定會原諒我的!”

張良:“原諒?那是她親弟弟!”

項羽:“總比你好!你就是活在她的庇護下的小白臉!你忘了她是為了救誰才被抓走的嗎?”

張良無語凝噎,他知道,如果不是他,兮月也就不會有事,他欠她的太多了。

項羽:“滾吧,廢物!”

張良雙手頹然的垂在兩側,劉邦眼珠轉了轉,忙着上去圓場,劉邦會看臉色聽風聲,才兩句話就哄得項羽開心了,沒有再同張良争吵。

張良很迷茫,他一個人坐在長廊裏,他沒有保護好兮月公主,沒有保護好韓國,甚至韓成都被殺死了,他複國的希望丁點兒都沒有了。

劉邦坐到他旁邊說:“子房先生,節哀順變,項羽蠻不講理,是個不好相與的人,還是不要和他硬碰硬的好。”

張良:“子房人微言輕,自然不能與之抗衡。”

劉邦:“不不不,子房先生的話如雷貫耳,劉某受益頗多,切不可妄自菲薄。”

張良:“現如今隊伍整編,在我手下的士兵沒有幾個了。”

劉邦:“不如……子房先生助我?我們整合軍隊,共商滅秦大計。”

張良審視劉邦,劉邦此人處事圓滑,城府頗深,野心勃勃且貪財好色,不過他慧眼如炬,懂得招攬賢才。

張良:“事關重大,我需要再考慮一下。”

劉邦:“相信子房先生會選擇我的,現在天下大亂,起義軍中除了項羽,就是我的規模最大,紀律最好。我知道子房先生是舊韓國忠臣,若以後我成了天子,那必定分封子房先生為韓王。”

張良搖搖頭:“現下英雄角逐,新秩序已然誕生,我便不再執着于舊韓國的複興,我只是希望未來是太平盛世,無戰争割據,無百姓受苦。”

劉邦一拍大腿:“不愧是子房先生,我任亭長時送奴隸赴徭役,于心不忍放了他們,最後才落草為寇,揭竿起義。我也無比希望天下太平,所以我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求拯救天下于水火中。”

張良:“沛公為民之心子房自愧不如,待明日我便告訴沛公答案。”

劉邦笑了笑:“那我就靜候佳音了。”

夜裏,張良拿出《太公兵法》閱讀清心,現在各方勢力角逐,不過是想滅了暴秦,分的一杯羹而已,項羽不用說,這小子野心很大,勢力也是最大,可他心胸狹隘,眼睛裏容不下比他厲害的人,所以不能跟從。

反觀劉邦,雖然他有諸多缺點,但勝在審時度勢,把握人心。他知道走到了這步田地已經複韓無望了,他只想把兮月公主救出來,兩人安安穩穩的生活,不問世事,這天下如何,與他已經無關,他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就塵歸塵土歸土吧,不争了。

第二日,張良加入劉邦麾下,張良:“子房願為沛公效犬馬之勞,但求沛公能幫我辦一件事。”

劉邦:“辦什麽事?我定當全力以赴,只請子房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張良:“此事到時機我便告訴沛公。”

劉邦:“好!一言為定!”就這樣張良變成了劉邦的謀士,不再和項羽有半點關系。

之後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大,威脅着楚熊心的地位,楚熊心也不是蠢材,他想了一個辦法,他與諸位将士約定:誰要是先攻破關中,誰就可以稱王。

這個誘惑是巨大的,每支隊伍都在想盡辦法如何攻破關中,其中項羽和劉邦的隊伍最強盛。

再說一個被所有人遺忘的人——韓信,諸多起義軍起義後,韓信仗劍投奔項梁,項梁被殺後後他歸附于項羽。

他多次向項羽獻計,卻始終不被采納,于是心灰意冷的他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劉邦。

張良也加入了劉邦的陣營,僅僅是那麽一擦肩,張良就認出了韓信。韓信穿着普通士卒的衣服,頭低垂着。

張良:“這位兄弟,請留步。”

韓信轉頭看到張良,突然有了神采:“原來是故人,那個姑娘呢?”

張良:“她…現在不在這裏。”

韓信:“幸而她不在,這裏危險,而且我還沒成為将軍!怎麽能見她。”

張良心中不悅,挑眉道:“你和她也只是一面之緣,我想她已經不記得你了吧。”

韓信有些失望的說:“是嗎?”

張良:“嗯,好像她完全沒有對我提起你。”

韓信:“那她現在在哪裏?”

張良:“很遠的地方。”

韓信:“我想見見她。”

張良:“見不到。”

韓信:“難道她出事了?!”

張良:“沒有!”

韓信:“其實我對她是一見鐘情,我知道她一定不是平常家的兒女,所以我想讓自己有地位後再去尋她。”

張良:“她已經有家室了。”

韓信:“沒關系,那我就默默守護她。”

張良:“你還是斷了這個念想吧。”

韓信:“你這樣果斷,莫不是在诓我,還是說兮月就在這裏?我是真心喜歡她的,你是她的朋友,說話為何如此刻薄?”

張良:“朋友?”

韓信:“那時她告訴我的。”

張良:“我是……”張良不知道怎麽解釋。

韓信:“我看你對她照顧有加,又不逾越禮數,我還以為你是個好相處的人。”

張良嘴角抽搐,不逾越禮數?他可是恪守周公之禮和兮月公主逍遙快活的。

兩人陷入了沉默,這時一個小兵找到張良說:“子房先生,沛公有請。”

張良作揖和韓信告辭以後,韓信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鼎鼎有名的韓申徒,那麽他以恭敬的态度對待兮月,那就說明兮月至少是個貴族。

他失望的搖搖頭,對方所是貴族,而他只是一個小小士卒,他該如何努力呢?

張良雖然對韓信心存介意,特地去調查了這個人,發現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是士兵裏的核心人物,奈何無人舉薦,還是個下等兵。他佩服韓信的有勇有謀,但是對惦記自家夫人的人,他不可能幫他,所以他請蕭何多注意韓信這個人。

蕭何将韓信推薦給劉邦,但未被重用。後來韓信多次與蕭何談論,蕭何賞識他,可劉邦卻不鹹不淡的,沒有表态。

後來劉邦至南鄭途中,韓信思考了很久,他覺得自己不會受到劉邦的重用了,所以中途離去。

恰逢十五,月亮白的吓人,韓信借着月光跑出了營地,查人時,士卒報告劉邦韓信跑了。

劉邦不以為意的說:“哼,逃了就算了,我不強求。”

張良:“不可,韓信此人有勇有謀,如果他跑了,你失去的是一個人才。”

劉邦思忖片刻說:“離心必異,就讓他走吧。”

蕭何:“請沛公三思!他逃走的原因是你不重用他,如果他跑了,以後你再需要人才時,恐怕沒人能比他更厲害,更能為你所用!”

劉邦最終被說動,他說:“蕭何你把他追回來,我封他做将軍!”

果然,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劉邦封他做了将軍,韓信成了将軍,慢慢的嶄露頭角。他的謀略和骁勇善戰不輸任何人,甚至比別人更強,為劉邦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被劉邦封為齊王。

就這樣,劉邦的軍隊離楚熊心的約定越來越近,他聽從張良的意見與軍中将士約法三章: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受罰;第三,偷盜的受罰。除了這三條,其餘秦朝的法律一概廢除。

劉邦對所有父老鄉親說:“我是替大家除害的,決對不會害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害怕。也希望大家回去把我的話轉告給其他人。”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劉邦的威信被樹立起來,他采用殺雞儆猴的方法讓所有人信服他。

老百姓知道他的好,紛紛帶來酒食犒勞他們,他們所到之處都受到了歡迎,就這樣他們暢通無阻接近鹹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