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滅後,張良帶着幸存的貴族們繼續逃亡,在幾個月逃亡中張良冷靜了下來,馬車還在行駛,他看着河邊已經枯敗的蒹葭,不由加深了對兮月公主的思念。
他覺得自己快要瘋了,沒日沒夜的思念着兮月公主,他擔心,他害怕……從韓國王宮逃出來的路上,他看見了許多屍體,他擔心自己喜歡的人也會這樣離開他。他害怕兮月公主受傷,他一直細心呵護的人,他不能沒有她!
他輕念:“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旁邊的張秀忍不住插嘴說:“三哥你又在想那個小……公主?”張秀還在忌憚着張良給他的那一拳,以前他覺得他三哥是最像君子的人,氣質好到人人尊敬,可是為了那個什麽公主,竟然出手打自己的親弟弟,那個人對三個到底有多重要啊,重要到連性命都不要了!
張良看着一臉戰戰兢兢的張秀說:“是啊,不知道兮月怎麽樣了,生或死……”
說完不由得握緊了拳頭說:“都是我的錯,要是我和她一起的話就不會這樣了,我該死啊!”
張秀說:“三哥,這怎麽是你的錯呢?那個什麽公主的不要管了,你……”
張良憤怒的吼道:“住嘴!”
張秀被吓了一跳,尴尬的吐吐舌頭。旁邊的老者說:“張良公子,逝者如斯夫,不要執着于過去了,現在整個韓國的希望就托付到你一個人的身上了。倘使兮月公主活着,那麽有緣自會相見。倘使兮月公主死了,那麽你就要替她活下去。這才是智者的生存之道。”
張良說:“可是我連她都保護不了,何談複國?我違背了要去救她的誓言,何談救韓國!”
老者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那我問你,作為一個男人你沒有保護好你心愛的人。那麽你可以以這個理由推脫掉你作為一個臣子效忠國家嗎?”
張良說:“當然不是!”
老者拍拍他的肩膀說:“有國才有家,你只有盡了臣子的之力才可以談論家事。你要是繼續這樣就是不忠,違背你父親的遺願你就是不孝,你明白了嗎?”
張良握緊了拳頭說:“明白了。”老者微笑着說:“明白就好,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留下來殿後的人飛鴿傳書過來報告,在王宮廢墟中并沒有找到兮月公主的遺骸,她應該沒有死,而在某個地方……”
張良激動的說:“真的?兮月沒有死?太好了,上天保佑!”
旁邊一直不敢說話的張秀說:“三哥你也聽到了,那你就可以放心的和我們一起走了。”
張良還沒有回答,老者就搶先說道:“不,我們現在要兵分三路,張良公子一個人去淮陽,護衛帶着王子離開,張秀和王孫公子們和我一起去去張莊。”
張秀說:“為什麽三哥不和我們同去!”
老者直截了當的說:“張良公子和你們這幫庸才不同,他要去淮陽拜師學習禮法以修自身。”
張秀生氣的轉過頭嘟囔了一句:“庸才,你才是庸才呢,臭老頭……”
張良放在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他微笑着說:“不立刻為複國做準備嗎?”
老者說:“這個先不忙,你還年少等你過了弱冠之年一切再從長計議。至于去淮陽學禮,就是遵從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了。”
張良點了點頭,後來在半途中就和張秀他們分開了,獨自一人踏上了求學之路。
寒風席卷,等到了淮陽的時候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
張良從大氅中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飄落的雪花,看着它在掌中融化。
張良想:“兮月這個時候會在什麽地方又做些什麽呢?有沒有餓着有沒有凍着……他所希望的就是兮月公主平安無事,在某個地方快樂的生活着,也同時在等着自己……”
可惜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樣美好,此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兮月公主正面臨着嚴峻而殘酷的生活。
張良拜見過夫子之後便被安排到住處,準備着明天的課程。
當他一打開門就看見一個吊兒郎當的少年坐在案上,少年說:“哦~原來你就是和我一起住的人啊,你叫什麽名字?”
張良對于他傲慢的态度沒有多大反應,他淡淡的微笑着說:“在下姓張,單名一個良字。”
少年見張良完全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氣得直跳腳。
少年說:“哼哼,小爺名叫白澤,給我記住咯!”
張良看着對方但笑不語,張良想:那白澤可是上古神獸,該不會是假名吧……
白澤看張良一副不相信的樣子,他大喊:“我就叫白澤了,怎麽還懷疑我嗎?”
張良說:“自然是不會的。”
白澤說:“小爺今天高興,走,帶你去逛窯子!”
張良有些錯愕的看着白澤,明明還是個孩子,為什麽會去那種地方……
張良才能過人,曾經和父親一起參與官員的私下會面,雖然沒有真正見過窯子,但是對于那種糜爛的場所卻是有所耳聞的。
白澤嗤笑了一聲說:“我就不喜歡這個破地方,收了錢把我關在這裏,哼!”
張良看着白澤的一舉一動,他覺得這個人必然有很多別人不知道的內情。
白澤看着張良盯着自己,那種仿佛要看透他的眼神讓他極為不舒服,于是他堪稱落荒而逃的跑了出去。
張良看着白澤離開後,于是轉身收拾自己的行囊。
将書本大略看了一遍後,張良覺得來淮陽學禮,也許是一個正确的選擇,修其身,正其德。
修身養性方能成就大事,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道理。
當天夜裏,張良在夢中回到了韓國還沒有被滅的時候,他待人接物一向溫文儒雅,嚴格的家教讓他可以很好的控制情緒。可是當他遇到兮月公主的時候,一切就變了樣,他仿佛抓住了陽光一樣,舍不得松開手。
他不敢輕易對她說喜歡,因為他是臣,她是公主,他們永遠不可能是一路上的人。
可是他不甘心,他想要的只是能看着兮月公主就好,這樣就好。
張良明白一輩子很長,他們只是走過了一生中的幾小步,可是一向冷靜的他竟然萌發出想和兮月公主在一起一輩子的念頭,卻又在徘徊着對兮月公主的感情。
很多達官顯貴都認識張家的三公子,他們都知道張良很厲害,政治上很有遠見。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對于一個該過着父母庇佑,家人疼愛的孩子,卻在戒尺與家規的熏陶下長大,就像張良。他比同齡人成熟,是因為他沒有獲得快樂的童年。
有時候他想像大哥一樣放蕩不羁,他想像張秀一樣天真頑皮。可是父母只是期望他能作為張家的支柱
直到有一天張良遇上了一個可愛的女孩,他才知道原來他也可以獲得快樂。不需要僞裝,不需要戒備,他可以安心的與她待在一起。
不論是王宮還是官場爾虞我詐的事情太多太多,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麽純粹的人,讓他只看一眼便決定傾盡一切去保護她。
對于張良來說,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與兮月公主在一起了。
兮月公主很聰明,很天真,很純粹……他教她舞文弄墨,他教她七國文字。她可以将他教的東西認真的學會了,這是張良最開心的時刻。
張良想:要是這場夢中和兮月公主在一起的話,那麽他願意把夢變長……
可是好夢不長,夢中回到了韓國被滅的時候,張良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一般,他和兮月公主在河邊玩耍。
兮月公主奔跑着笑着,看螢火蟲漫天飛舞,那是張良見過最美的畫面,他又想起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但是這已經不能形容此時的美景了,張良拼命用各種成語來表達他的心情,卻沒有一個詞能表達出他對兮月公主的感情。
之後的流水浮燈,張良許的願望是兮月公主平安,不知道這個願望實現了沒有。
再後來因為覺得心神不寧而把兮月公主一個人丢在冷宮,自己一個人去查看情況,這是張良這輩子最懊悔也是最痛苦的決定,他真的很後悔………
天亮了,夢也就醒了,這夢似乎讓張良提起了精神,他決定為了不讓自己再次做出錯誤決定,他來到書孰裏認真求學。
孟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