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輝碧染 — 第 3 章 ☆、春煙雨

蘇州的美,總令人無法言語。灰瓦白牆,鋪着青石板的小路,曲折幽靜的小巷,還有那若有似無的輕霧,像一層薄紗,遮起了蘇州精致的眉眼,無愧乎那一句“煙籠寒水月籠紗”。這一切的一切令蘇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成為吳越之都。唐代杜荀鶴有詩文:“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绮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宋時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明清之際,蘇州更成為康熙南下的必經之地。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十六蘇州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袅袅升起,隔江千萬裏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

又下雨了,清潤的雨絲靜靜劃過他的耳鬓,飄渺的飛入了點點塵埃之中。黛眉輕蹙,卻不知思索着什麽。

“也許……”兩個字喃喃出口,卻又不禁笑着搖了搖頭,展開手中的一把金鑲玉扇骨折扇,輕搖幾下,信步走入了那家常去的雲天酒館。

“小二,陳年杜康兩壇。”

“小二,兩壇陳年杜康。”

兩個不同的聲音,卻說出了同樣的話語。小二看着眼前的兩位爺,尴尬的搖搖頭,又咧嘴笑了:“二位客官裏面請。”

凝淳看了看他身邊的男子,一身墨藍色的普通袍子,長而大的鳳眼,卻是內雙眼皮,刀斧劈出的輪廓上卻有一張薄唇。書上都說,薄唇的男人薄情,可卻又都是長情的,他呢?也是嗎?

“這位兄的很喜歡看着在下嗎?”清爽的聲音在凝淳耳畔響起,凝淳回了神:“抱歉,還請兄臺見諒。”

“賢弟多禮了。”看着小二在自己和凝淳桌上擺着的兩大壇子陳年杜康:“賢弟,也喜好杜康?”

凝淳聽他提起酒,笑容便映上了臉龐:“當然!好巧,兄臺也愛。”

“不如,一起?”

“好啊!”

男子舉起壇子,為自己和凝淳各倒一碗後,擡腕飲下。凝淳也不甘落後,亦是滿飲一碗。就這樣,兩人也不說什麽,只是你一碗、我一碗的喝起來,兩壇子酒下去後,男子不由稱贊道:“賢弟好酒量!”凝淳舉起一碗酒,與他的碗相碰:“彼此彼此,幹了!”“幹!”

“不知賢弟今年貴庚?”

凝淳嘴角彎起一抹笑意:“十三。兄臺呢?”

“又巧了,我也十三!”

聽着他爽朗的聲音,凝淳暗暗一笑,好像不太巧,她其實只有十一,只不過想說的歲數大點而已。不過這男子,到好生有趣!于是墨色的眸子中金光一閃,“兄臺為何也喜歡這杜康?”

“哈哈!”男子朗聲大笑:“你這可是問對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兄臺心中有憂?”凝淳小心地問道。男子卻搖搖頭,“世間哪有那麽多憂不憂的?兵來将擋,水來土掩。‘憂’?杞人憂天嗎?”

“呵呵,諸葛孔明憂劉禪憂了整整後半生,最終蜀國不也是滅了嗎?”一口酒随即落入喉中,有點辣,寒意中有着幾分甘醇。

“你…好像不是很欣賞孔明?”男子劍眉輕佻,玩味的問道。

凝淳舉在空中的手頓了一下,“額…怎麽說呢?就是不是很喜歡,神乎其神,到似妖了…呵呵。”言罷,清酒入腸。“倒是周瑜,我喜歡。還有嵇康。”

“周瑜和嵇康?為何?”

“‘曲有誤,周郎顧’兄臺可知道?”男子看着對面的他清亮的眸子,點點頭。“‘火攻赤壁’呢?”男子再次點點頭。“一個十六歲結識孫策,二十一歲平定江東,二十四歲當上中郎将,三十四歲擊退曹軍,三十五歲當上偏将軍,同時卻又有美姿,精音律的男子,實在是令小弟心生敬佩。至于嵇康……我打心眼兒底欣賞他那種桀骜不馴,不在乎權貴的膽量和氣節。”

“原來如此。”

“亂世之中,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寧可獨居鄉下,以打鐵為生,也不願入仕的嵇叔夜,為了保護朋友寧可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的嵇叔夜,怎能不讓我贊嘆呢?”

“想不到,賢弟竟有如此心胸想法?愚兄也有同樣的看法呢!”

凝淳聽了此言,不禁喜道:“高山流水,知音難覓。想不到在此遇到了兄臺,真乃小弟之幸啊!”

“哈哈,人生最難得一知己,幾日遇上了賢弟,愚兄也無憾了!”舉起了手中的酒碗說:“來,幹了它!”

“好!幹!”

江南蘇州的煙雨中,那一聲聲豪爽的聲音,若有似無的,回蕩在蒙蒙雨絲之中。那淺淺萌生的信任和初得知己的幸喜,都掩藏在了天青色的煙雨之中。

如果知道那一次偷偷跑出去喝酒,讓她的命運齒輪還是緩緩轉動的話,她寧可把自己關在尚書府中,永世不出。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裏

你從墨色深處被隐去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炊煙袅袅升起隔江千萬裏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

我即使早已知道結局,卻終究不知道我們的開始和經過。但即使當我知道這一切是如此這般,我更加慶幸,在那時,我曾遇見過你這個藍顏知己。

作者有話要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