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是個走街竄巷的賣貨郎, 每天挑着擔子沿街叫賣以養家糊口。就是這麽個生活在底層、看到衙差都要抖三抖的普通老百姓, 卻被遣香庵的惠慈師太稱為有緣人, 賜予了仙丹。活了将近三十年的小老百姓李安頓時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
要知道遣香庵的仙丹很珍貴,有讓人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功效。有傳言曾有一位大官以權勢逼迫惠慈師太将仙丹交出來, 最後都未得逞, 可見并不是什麽人都能夠擁有。
周圍的鄰裏知道李安被賜予仙丹後皆是羨慕不已,都道李安好命, 是上天庇護之人, 比權貴還要厲害。別看那些權貴平時牛氣沖天, 但老天爺壓根就不把他們放在眼裏。聽多了這些話,李安不免自鳴得意起來, 看人時眼睛都是長在頭頂上, 漸漸引起了不少非議。
初時服用仙丹,李安不僅精神百倍,連以前因為挑擔子而引起的肩膀疼痛都沒有了, 整個人煥然一新。但是沒過幾年,原本紅潤飽滿的臉色變得灰白, 沒走幾步路就會氣喘籲籲,汗也流的厲害, 整個人像是蒼老了十歲, 如遲暮不已、行将就木一般。因着一旦服用仙丹後不許犯貪、嗔、癡,否則就會天降懲罰, 因此許多人都認為李安做了什麽事情惹怒了上天。鑒于李安是個賣貨郎,他們都猜測李安犯了貪念, 在賣貨時缺斤少兩、以次充好。
原本李安的身體就已經禁不起走街竄巷,此謠言一出,生意更是少有人光顧,有時候甚至一整天都賣不出一樣東西。幸而先前精神百倍時攢了不少銀子,尚且能勉強養活家人。但李安心裏難過至極,畢竟他從未做過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事,如此被人冤枉,叫他怎能甘願。但是他有冤卻難言,否則如何解釋被老天懲罰這回事。等到遣香庵的事情被揭發出來後,李安就有了個大膽想法,或許可以說自己身體不好全是因為‘仙丹是假的’的緣故,以此來挽救自己的小買賣。
慢慢的,市井中就有了仙丹有毒的說法。大多數人半信半疑,但沒過兩日官府也貼出公告,告知遣香庵的仙丹确實藏有毒性,還給了解毒方子,幫助服用過仙丹的百姓調養身體。李安本是為一己之私信口胡說,萬沒想到竟成了真,趕忙去藥鋪抓藥,只服用幾日後身體就好了許多。李安震驚‘仙丹有毒’的同時又萬般憤怒,全因這‘仙丹’影響了他的買賣和名聲,說不定還會有損壽元。
許多和李安相似的人皆同受其害,才剛開始服用仙丹的人也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民心立刻來了個大向背,全都跑到官府門前要求重處遣香庵的尼姑,絕對不可輕饒。看那陣仗,若不是遣香庵的尼姑都被關在大牢裏,早就被人喊打喊殺,喪命于拳頭之下了。
不過,‘仙丹有毒’似是還不能考驗百姓們的承受能力,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水靖早先就知道‘仙丹有毒’的事情被揭露出來以後百姓們會有何反應,因此對他們包圍官府絲毫不敢興趣,只将注意力放在‘活死人’何修林身上。
何修林表現的雖與正常人無異,但何老爺卻不放心,又是按照官府的解毒方子熬藥,又是找大夫把脈,好不忙乎。大夫對何修林的脈象百思不得其解,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讓何老爺心驚膽戰不已。李紋也是滿面愁容,不用公婆囑咐也時時注意何修林的身體,有時候一晚上都能醒來三四次,只為察看何修林是否安好。然而某日傍晚她再睜眼瞧時,卻是發出一聲尖叫,暈了過去。
屋外的丫頭嬷嬷急忙跑進房內,看到床上人時也紛紛驚恐的尖叫起來,或是暈倒過去,或是吓得攤坐在地上。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打破了何府的沉寂,何老爺和夫人不顧禮節的闖進兒子媳婦房內,只見床上哪裏還有兒子的身影,只有一副穿着白色亵衣的腐爛屍體——
“屬下親眼所見,何少爺的皮肉以極快的速度發黑發黃,然後屍化……”監視的暗衛說的時候依舊心驚不已。見過新鮮的死屍,見過腐爛的屍體,也見過骨頭架子,但從來沒有見過屍體是如何腐爛的。更何況那還不是屍體,之前可是能吃能睡能跑能跳的活生生的人。
水靖想想那個場景也有些膽寒。雖然早就預料過何修林可能活不長,但這種死法,簡直是挑戰人的神經。算算屍體腐爛的時間,何修林應該就是在去遣香庵後亡故。但他卻好像被施了法術一般,時間在他身上靜止下來,而如今卻是迅速的流逝,化為腐屍。
水靖又打了個冷戰,雞皮疙瘩掉了一地,而後看向身體有些發僵的文東延,問他是何感想。
文東延轉過頭,脖子似是發出嚓嚓的響聲,聲音有些飄忽,“匪夷所思。”
水靖點點頭,是很離奇,估計都可以載入史書。本以為何修林會突然死掉,誰成想竟然還會腐爛,警幻該不會是想故意惡心人吧。當然,也有可能是想把人吓死。作為何修林枕邊人的李紋就被吓得不輕,現在已經高燒不省人事。若是一命嗚呼,倒是符合了警幻定下的悲慘命運。
文東延用鵝毛扇抵着額頭嘆了口氣,“現在不是研究這個的時候。何修林這種狀況,必然會引起恐慌。如果僅他一人是這種情況,封鎖消息倒也不至于造成太大影響。但重病将亡服用仙丹後活下來的卻不是只有何修林一人,如果人人都如何修林一般,這造成的恐慌,最後還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局面。”
水靖心下一凜。因着遣香庵的名氣甚大,不止姑蘇城的百姓會去進香,還有許多外地來的香客。根據情報,如何修林一般重病将亡服用仙丹後活下來的約有百人,除了姑蘇城的十多人外,其他都分布在大江南北,似乎京城也有一個。
水靖倒不怕百姓恐慌會産生的影響——畢竟這又不是天災,百姓不會将目光放在朝廷上,只會把氣全出在罪魁禍首的惠慈師太身上,他怕的是有人渾水摸魚。畢竟只有池子攪亂了,某些機會才會出現……
姑蘇城外的紛紛擾擾沒有對姑娘們造成多大影響。雖然有些事情聽着吓人,但到底不是親眼所見,也就驚惶了一陣兒。而且林黛玉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忙,她來姑蘇城本就是聽從林如海的吩咐祭拜祖先,事先也早已跟本家去過信。
本家對于林黛玉的到來很是歡迎。如今林氏一脈只有林如海走上仕途,即使林如海與本家關系淡漠,少有往來,但外人一聽他們是林如海的本家,也會禮讓三分。更何況想要走上仕途的年輕一輩都需要林如海提攜,因此林氏族長一早就派人将院子打掃幹淨,并囑咐族人好生招待林黛玉,絕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林黛玉初次回本家可謂擺足了派頭,畢竟她代表的是林如海,絕對不可以落了林如海的面子。
本家是書香世家,外面又有不少産業,日子過的十分富足,在姑蘇城的望族中也是能數上名頭的人家。本以為見過不少大場面,但林黛玉的排場卻還是讓他們震驚不已。
其實林黛玉一開始并沒有打算如此高調,但沐沅怕她一個小姑娘在裏面吃虧,于是便用這種方式震懾他們。沐沅倒不是有意将林氏本家往壞方面想,認為他們會欺負林黛玉,主要是林如海對本家的态度值得人深思。不過,也有可能是林如海一脈和本家一脈只屬于堂族,關系自然不近。
本家比林如海一脈枝繁葉茂,不算旁支,共有三房。這三房又皆有不少兒女,有些已經成親,因此林黛玉見到的人倒比在榮國府見到的還要多。
一一拜見三位堂嬸,又見了幾位嫂子,然後是姐姐妹妹。林黛玉莫名有些心酸,想林如海只她一個女兒,堂叔們卻都兒女雙全,看這光景就覺得熱鬧。林黛玉一直羨慕姐妹多的人家,可惜林如海卻連個嫡親兄弟都沒有,想有個關系近的堂姐妹也沒有。
不過這些新認識的姐妹倒也很好相處,雖然衆人都是小心翼翼捧着她,但林黛玉卻不頤指氣揚,很快就與她們相熟起來。
叨擾半日,林黛玉便起身離開。此行其實也就是個衆人打個照面,認識一下。至于祭拜祖宗,事先需要選定個吉日。通常族中只有男子才可祭拜,但林如海一脈只有林黛玉,林如海自己又不可擅自離京,由林黛玉代為祭拜卻也可以。
此後,林黛玉不時與這些姐妹相聚,并且将水顏等人隐瞞身份介紹給她們。衆人玩鬧起來,林黛玉倒時知道了不少本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