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皇叔祖是“神棍” — 第 169 章

林黛玉嘴上說着要冷水顏一段時間, 但在水顏厚臉皮的死纏爛打下, 又玩鬧在了一起。不過她也威脅水顏, 不許再做聯合世子騙她。水顏表面上自是答應,至于心裏面, 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甄英蓮大部分時間都捧着本古詩詞歪在窗邊的貴妃榻上靜靜的看。以前要忙乎生計, 甄封氏又未想過讓她上書堂,甄英蓮也就只認識些常見字, 不至于做睜眼瞎。自做了伴讀後, 甄英蓮竟是喜歡上了作詩。只要拿了詩詞, 耳不旁聽,目不別視, 茶飯無心, 困勁兒都沒了。短短時間,詩詞就作的像模像樣,直叫林黛玉稱奇。

妙玉過着和在遣香庵裏相似的日子, 會每日誦經禮佛,不過在林黛玉等人過來尋她聊天的時候煮上一壺熱茶。除了茶藝精湛, 妙玉在詩詞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幾乎與林黛玉不相上下, 水顏還笑稱林黛玉可算是找到了對手。

蘇皓玉每日都要跟妙玉請回安, 日日不落下。若只是問候也就罷了,回回都要說上一堆的話, 也不知他哪來的那麽多話說。有時妙玉煩了,讓他不用每日來自己這裏, 讀書學習才是正事,有次煩的厲害,直言說他們是姐弟不是母子,哪有弟弟日日跟姐姐請安的道理。結果蘇皓玉很認真回了一句“長姐如母”,讓妙玉頓感無力。後來習慣了,倒也覺得這樣的日子也挺好,比以前充實許多。

蘇皓玉原還想讓妙玉還俗。本來妙玉出家就是因為癞頭和尚的緣故,如今既然發現那癞頭和尚是個騙子,那麽妙玉也無需再遵照他的話帶發修行。林黛玉等人也都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在如花似玉的好年華時卻要在佛祖跟前墨守清規戒律實在可惜的很。而且還俗又不是與佛劃清界限,只要心中有佛就好。妙玉雖然搖頭拒絕,但眼中卻有幾分猶豫和掙紮。林黛玉等人也不逼她,畢竟妙玉自五歲就入了佛門,早已習慣清規,若突然還俗,恐怕很難适應。這種事也急不得,總需要個過程。

因‘禦賜之物’一事,林黛玉和本家鬧的有點僵。林黛玉心思敏感,初時想的有點多。比如本家的人對她的印象,會不會給林如海添麻煩,日後再見面該如何相處等等。

“有什麽好考慮的?你還能和他們見幾次啊,說不定離回京以後這輩子都不與他們相見了呢!再說了,林大人這麽多年都沒有帶你回本家,肯定是和本家關系不好,說不定林大人會很高興你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呢!”

林黛玉仔細想想也覺得自己是在無病呻吟。和本家不過就是幾面之緣,何必要理會他們的想法。雖說是親戚但真要說來也全都是些陌生人,無關緊要。而且水顏有一句話說對了,她爹和本家的關系可能真的不好。她長這麽大好像從未聽到她爹提起本家的事情。似乎記得本家的人曾經在她很小的時候去過揚州,但何時去的又是為了什麽,她卻是不記得了。

林黛玉沒有想到的是,林宛如不僅像個無事人一般與她交好,還對她誇了又誇,“我早就看林美如不順眼了。你都不知道她臉皮有多厚,我每次都要吃她的虧。”

林黛玉雖然不覺得自己有錯,但還是表達了一下自己認錯镯子的歉意,還關心的問道:“大家都沒事吧?”

林宛如告訴林黛玉,一開始是有些恐慌,但卻是暫時性的,現在大家日子過得比以前好了許多,全都在心裏感激林黛玉。一心想擺脫二房三房的林大夫人自是不必說,本家的姑娘們發現,林美如走後她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将好東西擺在屋子裏而不用擔心被人拿走。

不管是真是假,林黛玉聽在耳朵裏都很高興。既為自己報了仇,又幫別人解決了問題,兩全其美。

很快就到了拜祭祖宗的黃道吉日,本家所有人都會在場,場面隆重。

林黛玉因代表林如海一脈的臉面,一改往日素雅的穿着,裝扮的十分華貴顯赫,只耳上墜着的指頭大小的紅寶石就可以晃瞎人的眼睛。察覺到兩股炙熱的視線落在她身上,林黛玉擡眸望去,就見林美如一臉嫉恨的盯着她瞧。林黛玉打量了林美如幾眼,然後對她露出一個甜甜的笑容。

林美如頓時氣得面容扭曲。

祭祀禮儀很是繁瑣,準備起來麻煩,但真正祭拜的時候卻花不了太長時間。祭祀過後,就是擺宴聽戲。本家請的是姑蘇城有名的戲班子,唱起戲來完全不輸給京城,林黛玉聽的倒也有滋有味。點的戲唱完了,方才撤下酒席擺上飯來。吃畢,林黛玉又随一衆女眷去了上房,坐下吃茶。其實也就是再說上幾句話,她就可以告辭離開了。

不成想,茶喝到一半的時候,卻有一婦人突然拉起林黛玉的手,将她好一通誇贊,又是問東問西。林黛玉臉笑的有點僵,默默地将自己的手抽了出來。因不知這婦人是誰,林黛玉不好打斷她,只能有禮的應答。

林大夫人臉色卻有些不好,“你怎麽來了?”

待那婦人笑的回話,林黛玉才知道這婦人竟是林三老爺的姨娘,姓莫,因深得林三老爺的寵愛,現在三房是由她理家。林黛玉心道幸好林三老爺沒有做官,否則被人參上一本‘寵妾滅妻’就夠他喝一壺的。林黛玉又偷偷瞧了林三夫人一眼,見她跟木頭人似的坐在那裏,同情她的同時又有些哀其不争。

“我早就聽說家裏來個天仙似的姑娘,只可惜一直無緣得見。今日一見,可真是把我給驚呆了。這通身氣派,不愧是官家小姐,這滿屋子的姑娘都比不上。”

林黛玉蹙了蹙眉頭,心想這莫姨娘是不是哪裏和她不對付,竟如此給她拉仇恨。

“說完了嗎?”林大夫人本對莫姨娘瞧不上眼,又覺好好的氣氛都被她給破壞了,語氣有些厭煩,“說完就趕緊退下。”

“我正要說件大喜事呢!”莫姨娘說着又看向林黛玉,笑道,“聽聞堂姑娘還未定親,我這裏倒有個好人選。我有個侄子,年紀比堂姑娘大上幾歲,雖說家境比不得堂姑娘,但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是秀才了。我一見堂姑娘就喜歡的緊,不如來個親上加親,你覺得如何?”

林黛玉整個人呆住,實在沒想到莫姨娘竟敢打她婚事的主意,介紹的還是自己的侄子。好不容易緩過神來,林黛玉真想一巴掌扇在她臉上,問她臉怎麽這麽大,誰和你有親!?

衆人也都被驚得不行,怔了好一會兒。林大夫人臉色十分難看,“這話也是你能說的?立刻道歉,然後給我滾出去。”

莫姨娘沉下臉,“大太太說的是哪裏話,這門親事哪裏不好?我侄子是秀才,未來那可是要考狀元的。堂姑娘都沒有說什麽,大太太你急的什麽?”

林黛玉摸着自己手腕上的紫檀木手鏈,一言不發。有些事情無需自己親自出面,自會有人去做。和一個妾室理論,沒得降低自己的身份。

跟着林黛玉的教養嬷嬷冷聲道:“沒聽說過哪家的小妾會堂而皇之的站到臺面上來。原來是得了失心瘋。林大夫人慈善,此等失心瘋的人,應該被關起來才是。”

“你們說誰……”剩下的‘得了失心瘋’莫姨娘還未喊完,已經有人在另一個教養嬷嬷的示意下上前将莫姨娘抓起來并堵住嘴巴迅速拖了出去。

莫姨娘的女兒此時也顧不得繼續僞裝大家小姐,質問他們是什麽東西,竟然敢傷莫姨娘。

“奴才不才,原伺候瑞親王妃。”教養嬷嬷嚴肅道。

莫姨娘的女兒立刻明白教養嬷嬷得罪不得,轉而去求林黛玉,說她娘只是一片好心而已。

林黛玉看也不看她一眼,低頭喝茶。

“這位姑娘莫不是也得了失心瘋?”教養嬷嬷冷冷的看着莫姨娘的女兒。

莫姨娘的女兒頓時跟被掐了脖子的鵝一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怕她多說一字,就會跟她娘是一樣的下場。

此時外面傳來“啪啪”打臉的聲音,屋內更是一片寂靜。

片刻,聲音停下,将莫姨娘拖出去的人回到了屋裏。

林大夫人看着林黛玉道:“嬷嬷說的不錯,失心瘋的人是要關起來。看莫姨娘那個樣子怕是一輩子也好不了。”算是給林黛玉交代,而後又嚴厲對本家人說道:“今日的事情不許再向外人提起。誰敢提一個字,我就送她與莫姨娘作伴。”

衆人低頭稱是,莫姨娘的女兒更是欲哭無淚。

林黛玉用帕子擦了擦嘴,起身笑着與林大夫人告辭。

林大夫人讓兒媳和女兒送林黛玉離開,又讓人把兩位老爺叫過來,告訴他們剛才發生的事情。

林大老爺氣的鼻子都歪了,林三老爺雖然覺得莫姨娘有錯,但卻不是什麽大事,而且已經被掌嘴,嘴巴都破了,沒必要再把人關起來。

林大夫人表示如果不把莫姨娘關起來,那就只好請三房離開祖宅。

林大老爺罵林三老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林如海如果知道他敢算計林黛玉,就等着被林如海報複吧,又問他是不是忘了當年的事情。

林三老爺再不敢為自己的寵妾叫屈。

林黛玉回府後好不委屈,決定再不去本家,反正已經做好林如海吩咐的事情。

水沐聞得後,想那婦人已經受到懲罰,便派人打聽那位秀才侄子的事情。

莫姨娘的侄子如今已經二十多歲,勉強考上了秀才,之後屢試不第。不過他自我感覺卻十分好,認為只有官家的女兒才配的上他,還非嫡不要。但九品芝麻綠豆的小官都不會把自己嫡出的女兒嫁給他,因此他到現在還是光棍一個。這人還有個愛好,就是去青樓呷妓,并說自己是王知安再世。

王知安是誰,前朝有名的大才子,妻子在家操勞家事守活寡,自己卻在外和清樓女子風流快活生兒育女。

一句話,誰嫁他誰倒黴。

而莫姨娘回娘家的時候無意間提到林黛玉,就讓秀才侄子上了心,這才會有今日的一出。

水沐看完後吩咐暗衛幾句。次日,秀才侄子不/舉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這消息還不是別人傳的,是那幾位與秀才侄子歡好過的青樓女子親口所言,氣的秀才侄子大罵‘婊子無情’。

想找秀才侄子做女婿的人迅速不見了蹤影。原本是秀才侄子嫌棄人家,現在卻是被人家嫌棄。秀才侄子氣的差點沒吐出一口血來。

水沐對此結果不置可否,讓暗衛退下後,從盒子裏拿出一根快要成形的簪子又重新雕刻起來——

之前的那根被人碰過了,他要趕快做出一個新的來。

…………

水靖很久沒有關注小兒女們的事情,光是尋找警幻、考慮警幻是何目的、還有那露了一面的甄士隐就讓他忙的要死。

好不容易尋到空休息會兒,這日卻收到傳信,京城有變,請他速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