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掌廚人 — 第 482 章 西蘭花炒桂魚球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将鳜魚譽為“水豚”,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古時候人将鳜魚肉比成天上的龍肉,其風味的确不凡。

白小白看完桂魚的來源後,繼續掃視另外一個主要的食材——西蘭花。

系統提供的是一整個完整的西蘭花。

顏色翠綠,花球緊實,花蕾細密。

白小白摸了一下花蕾,非常緊實,說明西蘭花非常新鮮。

系統電子音繼續響起介紹:

西蘭花:精選山dong省的有機西蘭花,不施任何化學肥料,不打任何農藥,天然有機,自然生長,非常健康營養。

宿主所看到的的西蘭花是剛剛新鮮采摘的,離體不到十分鐘。

果然很新鮮!

白小白看完系統的西蘭花來源後,又微微感嘆了一番。

西蘭花是十字花科蔬菜,原産歐洲地中海一帶,早先是大量運用于西餐的一種食材。

到了清末的光緒年間,西蘭花才傳入華夏。

因為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和胡蘿蔔素,營養成份位居同類蔬菜之首,西蘭花被營養學家譽為“蔬菜皇冠”,據說還能用于預防癌症。

時至今日,這種食材被大量用于華夏料理當中。

西蘭花植株脆弱,容易長菜青蟲,現在市場上和超市裏賣的很多品相完好的西蘭花,大多都有打過藥的,因此西蘭花的花蕾上難免有農藥殘留。

有系統嚴格檢測把關,所提供的食材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

白小白個人特別喜歡素炒西蘭花,不僅做法簡單而且很美味。

至于用西蘭花炒桂魚球,他還是生平第一次制作。

食材清點完畢,一切齊備。

白小白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是料理桂魚肉。

經過系統提示。

白小白了解到桂魚本身魚肉無毒,只是它的背鳍前半部是硬棘,分布有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

這些部分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發熱、畏寒,所以毒刺部分必須切除。

麒麟黑斑刀在手,白小白先殺了桂魚,然後切腹取出魚內髒,洗淨後,切除毒刺。

接下來就是料理‘西蘭花炒桂魚球’的第一個關鍵料理步驟了——制作魚球。

魚球并不是規則的‘球’形。

這是華夏料理的一個專業術語。

有很多華夏菜式都命名為“炒球”,比如:炒鲈魚球、石斑球、龍蝦球等等。

其實方法皆因傳統的做法是在魚塊上刻上刀花,在烹煮時,高溫下,魚塊受熱後卷成球形,故此得名。

只是現在這種做法很少了,餐館和酒店大多以切魚塊為多,但華夏料理上仍習慣性把這類型的菜式稱為“炒球”。

白小白用麒麟黑斑刀把桂魚剔骨後,片成魚肉塊,再在魚塊上刻上刀花。

将花刀魚肉片放入不鏽鋼小盆中,加入調味料腌制入味,靜置備用。

将西蘭花蕾連莖切成規則大小幾乎一致的小花蕾,清水洗淨後。

在竈臺上架上煮鍋,加水燒開。

倒入切好的西蘭花焯水一分鐘。

焯水是為了去除西蘭花表面的髒東西,而且焯水後,西蘭花有七八分熟,接下來炒出來顏色更翠綠,而且更容易完全炒熟。

焯水完畢後,撈出西蘭花,瀝幹水分。

在竈臺上架上炒鍋,倒入适量花生油。

這一步驟不是直接炒菜,而是為了讓桂花魚過油。

只有過油後,桂魚定了型,在接下來的炒制過程,魚肉就不會散開了。

等鍋中的油燒熱後,倒入腌制好的桂魚。

為避免破壞魚肉纖維組織完整性,白小白不用鍋鏟,只是輕輕颠鍋,讓每一塊桂魚肉都充分過油。

用中火過油至八成熟,瀝幹油,桂魚肉片就過油完畢了。

過油後的桂魚肉片,品相完好,魚肉微微卷起,成了桂魚球。

白小白在炒鍋中留下少量油燒熱,随後加入少量姜末、蔥段炒香,加入少量黃酒爆香。

加入鹽、糖等等調味料,然後加入焯過水的西蘭花,和已過油的桂花魚球。

開大火。

king靈礦朗——

翠綠的西蘭花,和白嫩的桂魚肉,在火焰的作用下,彼此呼應交叉。

魚肉香味和西蘭花的香味,一點一點融合。

香味四濺,撲鼻而來——

最後水澱粉勾個薄薄的芡汁便大功告成了。

白小白料理完畢,關火後。

清冷的電子音在他腦海中提示道:

白小白習慣性的打開美食美器專櫃,裏面果然多了一道餐具。

是個菱形的白瓷盤,潔白無瑕,非常幹淨。

白小白将鍋中的‘西蘭花炒桂魚球’盛入其中,無需任何點綴。

第五道全魚宴料理就制作完畢了。

迫不及待拿起原味筷子,白小白夾起一塊桂魚球,放入嘴裏,微微一嚼。

肉嫩無小刺,入口即化,真個鮮美無比。

再嘗一口西蘭花,脆爽鮮香,不油不膩,帶着淡淡的魚肉香氣,也是非常美味。

一口接一口,白小白居然不用搭配任何米飯。

轉眼間,一盤‘西蘭花炒桂魚球’就一掃而空了。

這道菜白小白壓根沒有放過一點點味精,也沒有任何醬油,但是這道料理确實無比鮮美。

遠超白小白的認知。

這絕對是來自于食材本身的鮮味。

看來自己的廚藝已經進步這麽大了。

白小白很清楚。

絕大多數的華夏廚師都是用味精或者雞精提鮮的。

味精和雞精就是華夏料理幾乎不可缺少的調味劑,或者說是‘魔法劑’更準确。

一道料理加味精和不加味精差別極大。

就算廚師的手藝一般,但是只要用了‘魔法劑’味精,菜肴一下鮮美十倍不止。

而相反,如果不用味精,又是普通的食材,那哪怕是高明的廚師也難以料理出驚天美食。

這是白小白以前親身有經歷過的,如果菜肴不加味精,總是少了一點味道,不夠美味。

白小白老爸以前生前開店,店裏也都是成箱成箱的進購味精。

味精是日苯人發現的,究竟有沒有害,科學界一直有争論。

不過歐美人調味從不用味精,日韓人也鮮有用味精,唯獨華夏人喜歡味精。

白小白現在覺得自個已經有能力通過廚藝,避免在料理上使用味精,也可以料理出驚人的美食。

1/31 20:07:13|4984038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